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黄金价格再创新高!以“标价”购买黄金首饰时要小心
2025年10月15日 07:52 来源: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视台
14日上午,现货黄金价格短暂上涨,一度触及4148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随着黄金价格不断上涨,消费者购买黄金首饰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首饰时发现,有些卖家直接给出“定价”。这些“标价”黄金首饰从来不按每克价格出售,也没有设定重量。黄金购买商店直接确定价格并出售黄金。但购买“固定价格”黄金首饰又如何呢?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注意什么?重量不明确,兑换规则不明确。中号一位日常佩戴“定价”黄金首饰的卖家声称,“定价”黄金首饰的价格不仅包括黄金原材料的成本,还包括工艺设计、品牌溢价等诸多费用。然而,消费者不知道这个价格是如何构成的,也不知道每件的价格是多少。除了克重显示不明确、克价换算成数量远高于市场价格外,一些“定价”金饰品的兑换规则也不够明确,造成“一次性交易”,也引发了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河南省礼河市居民王女士购买了一些黄金首饰。她并不知道她买的“至少”是黄金。回到家后,我发现自己的体重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她花9000多元买的戒指、耳环估计每克1400多元,而黄金首饰的市场价格一般都在1400多元。1100元/克。 “我第一次买东西的时候,我问店员我的体重是多少,她却避而不答,催促我试穿,诱导我买。我没有量,买了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克,因为保修单上没有写重量。我回家才给他。现在这是黄金的“标价”,比当时的黄金价格高出很多。那天。黄先生,他是 来自安徽的他自以为做了足够的调查,在购买时特意向店员强调按重量计算价格,但明知道还是买了“标价”商品。 “从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告诉我‘标价’,也没有告诉我重量。连个牌子都没看到。”商家隐瞒信息,诱导消费者维权。记者在黑猫投诉等平台搜索发现,有关商家的投诉近年来,消费者对“固定价格”黄金的纠纷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大多是商家涉嫌在销售过程中隐瞒信息,误导消费者。由于缺乏证据表明卖家在销售产品时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导致大多数消费者难以维权。来自辽宁省的徐先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作为一名资深的黄金买家,她本想将之前购买的7.55克黄金回收利用,但在店内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她换成了黄金首饰。 “我带了一些旧金来回收,但店员说换新金比较好,所以我就换了。” 7.55 克黄金兑换 3.44 克黄金。项链和吊坠的“标价”为3618元。当时吊坠的秤重为2.7克。然后我收到一张收据,上面写着 1.8 克,但吊坠上的价格标签没有表示实际克数。 “与徐先生多次交流后,对方承认是员工的错误,员工在称重时没有将价签取下,并计入了价签的重量,对此徐先生并不同意。”店主拿走了我的旧钱,没有给我收据。现在我想恢复旧金原来的重量。 “专家:销售不应该误导。透明度是关键。”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黄金首饰店发现,一些品牌的黄金首饰有两种类型:“固定价格”黄金首饰和以克为单位称重的黄金首饰。它们是金首饰。该员工表示,他可以理解,这是两种定价方式。传统价格基于当天的黄金价格乘以黄金的重量和生产成本。虽然是“固定价格”,但黄金也是纯金,是按重量计算的,而不是重量。按“数量”定价。克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取决于价格。虽然这是一个5D工艺品,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买,但这可以满足他们的视觉感。但是,如果您希望“以旧换新”进行回收,您的“标价”黄金首饰的价格仍将以克为单位计算。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购买“固定资产”并不有利可图。黄金首饰的“价格”。如果您以后想更换某些款式,则无法更换。由于保值成为许多人购买黄金首饰的主要目标,因此价格和重量之间的直接关系变得很重要。正是因为“固定价格”模式打破了这种传统认知,互联网上的相关权利和主张的保护度仍然很高。那么您应该如何看待“固定价格”黄金首饰呢?卖家和品牌方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必须履行哪些义务?陈银江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dy组认为,按“标价”销售或按重量销售没有问题。重要的是在销售过程中不要欺骗消费者。 “这是两种不同的销售方式。关键是在销售时不要将它们混淆,不要误导消费者认为这两种方式销售的产品的重量和价格是相同的。即使是“定价”黄金,其成分、重量等信息也是消费者最感兴趣的,在他们的购买选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信息应该被标记出来,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决定。”
(编辑:项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