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加“国家补贴”:智能产品带动消费提升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郭耀川:“小U,小U,请打开空调,把温度调到27度。”北京一家家电卖场,一名员工轻柔的声音打开了多台空调。 “这些产品内置语音功能,有的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智能音箱控制,实现全屋协同。这些智能产品目前正在促销,还有‘国家补贴’,现在购买非常划算。”一位卖家告诉记者。随着“双11”临近,北京家电市场提前启动促销活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卖场都在开展“双11”活动刺激消费,智能家电正在成为受欢迎的产品。智能家电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能听懂方言的智能空调、一键搜索菜谱的烤箱、多滚筒洗衣机、洗鞋机……《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北京一家家电卖场时,看到智能家电占据显着位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智能家电的普及与消费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年轻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体验,愿意为解放双手、增加便利的智能家电买单。智能家电因其强调个性、让人愉悦而受到欢迎。走访中,《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不少家电厂商和销售渠道提前推出优惠活动,抢占消费高峰。一些电子产品零售商有合作伙伴联合品牌工厂,针对严峻需求、升级改造、内饰三种场景,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今年的补贴标准普遍较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我们的补贴政策不仅针对卖场销售的智能家电,还针对消费者全屋装修的需求,比如安装全屋智能中控,让智能家电和设备自动识别家里的温度、湿度,自动调暗灯光,断水断电。我给你提成。”北京一家家电卖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技术的成熟已经让智能家居成为了“家”。 消除了智能家电之间的诸多“障碍”,让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改造变得更加容易。这种智能升级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中国消费经济协会副会长、消费者研究所所长洪涛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从今年下半年的消费趋势来看,厂家纷纷提前推出促销、加大补贴力度来刺激消费。与此同时,智能产品补贴比例也大幅提升。 “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消费市场,促进从功能性满足向体验式产品转变。智能音箱、清洁机器人等,已经从‘科技新奇’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旺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也广泛存在,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洪涛进一步表示,企业需要加强大规模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模型和家电,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度,个性化服务的精准性,能够与家居生态智能共同打造新的消费体验场景。此外,还将加快“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推动气候生态与智慧消费融合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泛在化、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消费场景将变得更加个性化、沉浸式。掀起“国家补贴”风暴。为促进消费,国庆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向地方政府发行今年第四期国家专项超长期债券690亿元,支持消费品贸易。至此,年度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释放。为精准对接第四轮国家补贴,各线上线下超市和电商平台纷纷加快“双11”促销的启动时间,以对接第四轮国家补贴。证券日报记者报道称,今年“双11”前夕,线下门店纷纷推出各种产品的优惠活动。购买多件物品或参加家居装饰活动。做的越多,折扣就越大。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使您无需合并订单即可获得即时折扣。国家补贴、商户补贴、平台补贴的规则不言自明。 “‘国家补贴’资金将与‘双11’促销结合起来,促进智能家电等产品销量的增长。”洪涛以京东、抖音等平台为例,表示10月9日启动“双11”活动,采用“旧换新+补贴”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商品的释放。消费者需求。新京报国研经济社创始所长朱克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四轮“国家补贴”将重点关注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等高价品类,降低消费者的更换成本,刺激潜在需求。 “双11”期间,电商平台和补贴政策可以联动,消费者可以集中释放消费欲望。例如,智能空调、清洁机器人等产品如果有补贴,更有可能成为“合理升级”选择。此外,注资缓解了部分厂家的库存压力,加快了老产品的处置,为新产品释放了市场空间。 “国家补贴”政策将持续到年底,也可能会提前开启“双十二”节点,形成“节前补贴升温、持续”的节奏。朱克利进一步表示,厂商应从依赖补贴转向技术和服务创新。智能产品市场面临新产品需求透支的挑战,厂商可以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同时针对细分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