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开辟天地一体化新空间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中国移动颁发了移动卫星通信商用牌照。届时,三大通信运营商将获得移动卫星通信业务运营资格,能够提供手机与卫星直接连接的服务,丰富应急通信、海上通信、边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卫星通信将释放海、陆、空全场景通信能力,开辟天地一体化新空间,打开数万亿市场。卫星通信超越了地面通信网络的地理限制。卫星通信业务是利用卫星技术提供的通信服务。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球站和用户终端之间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能力强、传输质量好等优点。这意味着,即使在海洋、沙漠、高原等传统信号无法到达的区域,也不会出现断网的情况,保障应急救援、海上运输、野外勘察等场景的通信。不仅手机可以直接连接卫星,电脑、车船、无人机等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连接。这将促进通信、交通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融合和创新,创造新的商业业态和新模式。卫星通信服务正在扩展到大众市场。早期的卫星通信终端很多都是商业用途,通信终端和通话资费都太贵或普通消费者获取。由于技术的进步,它现在已经扩展到大众消费领域。在日本,自从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始为手机提供直连卫星服务后,不少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各种配备直连卫星功能的手机。卫星通信可以通过芯片定制和天线优化来支持,成本也变得更加实惠。同时,调整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消费终端专业通信功能向小型化、低成本转型,让卫星通信真正走进群众生产生活。卫星通信电信业务的发展将重塑电信业的竞争环境。目前卫星通信主要分为两种业务:高轨道和低轨道。其中,高轨卫星就像“空中固定信号塔”,覆盖范围广,适合提供基础支撑服务,例如手机直接与卫星连接的通话、短信和低流量数据等支撑功能。低轨卫星就像“绕地球高速运行的微型信号站”,传输时延短,更适合物联网终端直连、车载宽带、低空经济等场景。卫星通信将产生新的收入点,如面向个人用户的应急卫星套餐、面向企业的海事卫星宽带服务、面向工业的物联网卫星接入服务等。卫星通信已成为手机行业的新战场。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智能手机也将能够连接数据直接到卫星。随着卫星通信模块价格的不断下降,预计不久的将来中端车型搭载卫星通信功能将会普遍。随着移动市场竞争的加剧,卫星功能已成为手机制造商的关键差异化点。华为、小米等大品牌推出多款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中小厂商也迅速跟进,共同驱动产品创新和迭代。卫星功能还鼓励手机制造商与导航、应急、旅游等服务提供商合作,构建新的“硬件+服务+内容”生态系统。卫星通信将为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卫星通信可以覆盖偏远地区。解决地面网络接入难问题,支持远程教育、电商服务等场景,缩小数字鸿沟,激发消费潜力,拓展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空间。同时,卫星通信正与工业互联网、车载互联网、航空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打造车载卫星服务、低空智能网络等新业态,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卫星通信不是传统地面通信的替代,而是优势互补的新格局。从技术突破到环境完善,卫星通信将巩固我国在信息通信产业的领先地位,创造实现人民生活和产业共赢,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国家走在世界前列,将成为构筑科技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
(编辑:年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