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驱动全球经济的“中国引擎”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驱动全球经济的“中国引擎”
2025年10月18日 11: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标题:乘风破浪、奋勇前进:驱动全球经济的“中国引擎”。五年来,国际形势快速变化,多重挑战困扰世界。过去的五年也是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五年。多国官员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远超全球水平,持续发挥世界经济重要驱动力作用,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凭借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这艘船将驶得更远。我们将乘风破浪,成为世界发展的引擎,砥砺前行。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个仓库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产品进行分类、扫码和包装。作为第一家进入非洲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中国企业,Kirimor已成为东非领先的电商平台。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拥有大型海外仓库。助力直播,提高物流效率,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和潜力。这是中国数字经济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五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实体经济、新兴产业等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扩大,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动能、促进增长。 “尽管面临着复杂而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顾问阿布·巴克尔·迪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在国际形势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过去五年,在国际形势持续动荡、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生产供应链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先后超过三大经济体。 级别: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 2024年将突破134万亿元,平均增速5.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显着高于3.7%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年均在30%左右,是稳定的能源来源。 联合国贸易会议首席经济学家梁国勇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进出口较“十三五”期间大幅增长,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进口市场的扩大、利用外资的扩大、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增加,极大促进了国际经贸交流和务实合作。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参与的项目正在全球范围内投入运营。卡米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工程进一步激发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力。科威特的Azur炼油厂显着提高了该国的炼油能力。中亚最大风电场哈萨克斯坦100兆瓦Xanatas风电项目和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显着缓解了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中国与各国合作的一砖一瓦,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持久的基础。 “中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要的确定性和动力。”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会长塔农·辛格表示,中国通过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供应链,有效保持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正常运转。我们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跨境投资互利共赢,解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瓶颈,推进中老铁路、中欧铁路等互联互通项目,重构亚欧经济格局,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全球成本和交易成本。今天,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是最早吸引资本和外资的国家之一。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深入人心。驱动创新,塑造产业生态未来 “中国是我们的公司” 中国的研发团队在我们的全球研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创新活力、研发人才和合作优势对于集团的全球战略至关重要。” “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局主席卡伦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深刻理解中国的创新能力及其对集团的重要性。他表示,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成就远远超出了销售和营销的范围。市场份额。中国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汽车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研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十四五”期间,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从全球制造中心转变为全球创新中心,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更大贡献。近五年来,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加速巩固。定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1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比2020年增长83%。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位。新能源生产去年汽车保有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创新环境的同时,中国开放的创新环境却倒逼众多市场主体“随心所欲地投票”。不少跨国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为世界带来发展成果和红利。 “宝马计划在2028年推出氢燃料电池车型,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正在取得巨大进展,我们希望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泽对未来有着远大的愿景。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主席Luigi Gambardella表示,过去五年中国“我们见证了从‘世界工厂’的不断转型”这也表明,当规模、速度和战略规划结合在一起时,中国就会爆发,成为推动全球转型的强大力量。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经济学教授莫克西也这么认为。中国不断降低新技术的“进入门槛”,提高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技术的性价比,打造真正的“绿色” 同时,中国全面科学规划数字化工具,通过跨境电商、数字支付、物流平台等,拉近中小企业与全球市场的距离,实则为经济治理提供了瓷器。中国高铁里程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新引进的工业机器人占50%以上 总行驶里程数新能源专利数量占全球的40%以上……所有这些成就都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持续的社会动员和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科学制定和持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治理手段。这也是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为各国在混乱的世界中发展经济提供了中国智慧。 70年来,中国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今年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些举措让中国经济主动适应市场周期,持续给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经济。 “与许多国家的碎片化、短期政策不同,中国的五年规划确保了前瞻性的政策衔接肯尼亚国际关系专家卡文斯·阿迪尔认为,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多次访华的马来西亚智库区域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陈家兴表示,中国制度化、前瞻性的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的良性衔接,体现了先进性。 战略协调能力和治理智慧,有望改善中国经济。他表示,这使得电子发展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俄罗斯经济学家尼基塔·斯捷潘诺夫认为,中国的五年规划将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有效借鉴。非常具有战略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有效调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资源,推动各项政策协调落实的同时,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调整发展战略。白俄罗斯《新经济》杂志主编萨耶维奇表示:“中国的战略规划是一个行动方针,给国家带来了真正、深刻的积极变化。我坚信,‘十五五’规划将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编辑:魔术师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